财新传媒
2014年12月09日 20:23

朱大可:“恨语”里的鞭子意象

朱大可:“恨语”里的鞭子意象

 

“恨语”里的鞭子意象

 

朱大可


在对鲁迅的各类评价中,“鞭子”可能是出现最多的喻指,它成为仇恨美学的一个生动象征。这一器物来自乡村,最初是一种驱动牛马的工具,或是民间武师的兵器,而后则演变为阶级斗争的犀利武器。鞭刑与其它暴力器具不同,它首先对皮肤产生条纹性伤害,也就是令皮肤产生严重的带状破损,看起来惊心动魄,但又没有直接命中内部器官的要害。

“鞭子”在中国现代话语体系中是不同寻常的,它提...


阅读全文>>
2014年12月06日 10:49

朱大可:国家伦理体系中的雷锋精神(极限朱语,不喜者慎入)

朱大可:国家伦理体系中的雷锋精神(极限朱语,不喜者慎入)     国家伦理体系中的雷锋精神     朱大可    

国家伦理,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由国家认可和标榜的民间(种族)伦理系统,通常以爱国主义为信念内核,以利他主义为操作原则,而后被简化成若干可资记诵的律令,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民递送。管理这一事务的伦理机构夜以继日地修造起来,像林立的墙垣。


所有这些国家伦理策略,最终都要投射到伦理英雄的图像上去。国家从民间挑选原型,然后由行政官员、伦理机构和...

阅读全文>>
2014年12月02日 20:48

奇遇 奇观 奇迹——关于连州摄影展和展览十年的谈话录

奇遇 奇观 奇迹——关于连州摄影展和展览十年的谈话录

 

奇遇 奇观 奇迹

——关于连州摄影展和展览十年的谈话录

 

 


时间:2014年11月25日14点至16点
地点:广州白云机场地下二层某餐厅

访问者:云浩

谈话者:朱大可 马小盐

朱大可: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马小盐:小说家,随笔作家,文化批评家

云 浩:学者,油画家,艺术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课程教授

 

 

 

粮仓与环顾

 

云浩:这次展览还有一个重要的启示,就...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26日 20:37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再造奇遇》序言:奇观社会的视觉艳遇 (下)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再造奇遇》序言:奇观社会的视觉艳遇 (下)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再造奇遇》序言:奇观社会的视觉艳遇 (下)

朱大可

 


 

4.诗意与诗歌

 

 

正是影像的诗学,为各种奇观提供语义饱满的灵韵。在诗学框架里,意象变得至关重要起来,而它的价值,取决于其跟原型意象的关联度。所谓原型意象,应包括人像意象、物象意象(如楼房、街道、屋顶、卧室、墙壁、抽屉、匣盒、橱柜等)、空间意象(如硕大感、微细感、深邃感、平面感、柔软感、坚硬感、阴郁感和...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23日 09:06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再造奇遇》序言:奇观社会的视觉艳遇 (上)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再造奇遇》序言:奇观社会的视觉艳遇 (上)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再造奇遇》序言:奇观社会的视觉艳遇(上)

 

朱大可

1.镜子与观看

 

摄影的本性,始终在互相矛盾的人类陈述中摆动。那种追问“摄影本体”的企图总是饱受挫折。鉴于技术的无限发展,被技术绑架的摄影艺术,反而拥有自我转向的无限可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摄影做出基本判断——


第一,摄影师以“他者”身份展开观看,对物象原型做技术性还原(再现),由此构成令人惊奇的图像记忆;...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19日 09:24

​​施蛰存,一个百年孤独的灵魂(纪念施蛰存去世11周年)

​​施蛰存,一个百年孤独的灵魂(纪念施蛰存去世11周年)  

 

施蛰存,一个百年孤独的灵魂

 

 

朱大可

 


巴金活过101岁,施蛰存活过了99岁,他们犹如一组对偶的镜像,从各自的角度书写了中国文坛的诡异容貌。用搜索引擎检索巴金的名字,百度可以获得1460万项结果,与之相比, “施蛰存”的名字,百度为293万项结果,仅为巴金的五分之一,他的社会名望,竟不如一个平庸的网络作家。这个两位世纪老人,身前身后的遭遇竟如此悬殊。不断涌现各种“奇迹”的中国社会,再次...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16日 10:37

孔子和他的邻人们(极限朱语,不喜者慎入)

孔子和他的邻人们(极限朱语,不喜者慎入)  


 

 

孔子和他的邻人们   朱大可    

 

民族

 

 

 

民族就是我必须与之束缚在一起的事物,是我存在的标签以及我全部活动的意义的根源。民族是我的思想之旅的终线,在本质上,民族敌视一切逾越于它之上的精神活动,它要求耶和华永恒居住在希伯莱的土地上,坚定地服从犹太人的伟大利益。但上帝依然从耶路撒冷圣地逃亡到了雄阔的宇宙。上帝云游四方,普洒惠水,倾听万众的痛祷,预言着无比恐惧而...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12日 20:12

朱大可访谈:中国文化是杂交的结晶

朱大可访谈:中国文化是杂交的结晶

 

朱大可访谈

 

中国文化是杂交的结晶

 

 

 

一 中国是世界体系的受益者与推动者

 

 

共识网:感觉您这本书对传统的观点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过去我们研究自己的文化都是在自己的圈圈里打转,很少跟世界联系起来。

 

朱大可:因为中国传统的学术就是不断地造各种各样的围墙,造一个监狱把自己关进去,这种画地为牢也叫做学术?其实是很可笑的逻辑。首先,我想,这本书的出发点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重新回到世界体系中...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09日 20:39

朱大可:大墙、逃亡与涂鸦(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朱大可:大墙、逃亡与涂鸦(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柏林墙倒塌25周年 :  大墙、逃亡与涂鸦

 

朱大可

 

 

冷战爆发以来,几十万东德居民越境向西德逃亡,对于民主德国的脸面和内脏构成严重威胁。为阻止大逃亡浪潮,东德政治局紧急会议做出一项秘密决定:建一座“长城”来阻止人民大规模外逃的浪潮,藉此翦除人民的梦想与希望。此举也许来自中国秦帝国的历史启示。

 

1961年8月18日,柏林墙(“Berliner Mauer”,or“Berlin tall wall”)开始全面修葺。它建于...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06日 09:38

朱大可:迷津里的少年行旅

朱大可:迷津里的少年行旅

 

 

迷津里的少年行旅

 

朱大可

 

童年的地理空间是无限狭小的。它仅限于我所居住的街区。在小学期间,我的夏季出游主要是为了游泳、看电影和捉鱼虫。我仿佛置身于这三种道路的中心,或者是记忆的三岔路口,面朝无法知晓的迷津尽头。

 

我和小朋友几乎走遍了附近的游泳池:常熟路游泳池,上海跳水池、五十一中学游泳池,等等。我紧紧揣着妈妈给的九分钱,其中五分钱买游泳票,而另外四分钱用来买棒冰。每一所泳...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30日 20:09

朱大可:“零年代”——大话革命与小资复兴(下)

朱大可:“零年代”——大话革命与小资复兴(下)

 

“零年代”——大话革命与小资复兴(下)

 

 

朱大可

 

 

零痛苦和零信仰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策略,阴沉的80年代的人文痛苦(扭曲的、变形的、自嘲的、反讽的)和愤怒像雾气一样消失了。小资和大话文学都丧失了传统文学的悲剧感,犹如狗丧失了对骨头的嗅觉。新享乐主义正在取代王朔式的痛苦的精神分裂,成为最时髦的生活方式。在大话名义下,人们兴奋地从事着语言群交,并在网络BBS和聊天室的集体狂欢...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28日 09:11

朱大可:“零年代”——大话革命与小资复兴(上)

朱大可:“零年代”——大话革命与小资复兴(上)

零年代的大话革命

2001年5月2号青年节前夕,一个新闻事件隐喻了中国的话语剧变。主演电影《大话西游》的演员周星驰,在北京大学礼堂受到青年学生英雄式的欢迎。这不仅表明脂粉英雄已经取代了诗歌英雄,而且意味着一场新的“大话”革命降临到我们头上。以香港无厘头电影为契机,以数码网络为载体,一场崭新的“大话”运动正在风起云涌。

接着,一部以同名电影为题材的《大话西游宝典》成了最热销的图书。此后,六部一套的

...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25日 09:35

朱大可演讲:中国旅游业的五种弊端

朱大可演讲:中国旅游业的五种弊端

 

中国旅游业的五种弊端

 

朱大可

 

很有意思,我走进会议所在地爱琴海酒店,第一眼就看到大厅中间那架造型奇特的红色钢琴,很有创意,而且需要摆渡,钢琴演奏师才能走上去,中间隔着一道水。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爱琴海就是由琴来构成它的元素,当年有一个叫做琴的琴师,跟一个国王相恋,她死的时候,人们把积攒的露水浇在她的身上,这个露水最后变成溪水与河流,变成今天的爱琴海。这个酒店显然征用了一个希腊神话的符号...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22日 10:10

反讽:文化转型和修辞革命(下)

反讽:文化转型和修辞革命(下)

 

 

反讽:文化转型和修辞革命(下)

 

 

朱大可

 

 

反讽的“新天地” 及其中国建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反讽的病毒已经四处扩散,侵入到文学、美术、戏剧、音乐和学术等各个领域,从王朔的小说开始,经过周星驰电影和大话主义运动,最终在互联网上形成了巨大的风暴,而它在九十年代末对现代建筑的入侵,是这种流氓话语征服最后一块文化孤岛的标志。

 

建筑反讽最“通俗”的例子就是那些高楼集群...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21日 11:24

反讽:文化转型和修辞革命(上)

反讽:文化转型和修辞革命(上)

 

 



反讽:文化转型和修辞革命(上)

 

朱大可

 

 

 

200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发生了某种耐人寻味的变化:一个叫做雪村的东北痞子形象,被纳入了国家的最高屏幕。雪村的表情和言语是高度痞子化的,但他却被组合进了国家话语的言说系统,从那里为近十亿民众表演“小品”,以便把预设的集体娱乐狂欢推向农历新年的高潮。这种利用痞子话语表述国家幸福语义的手法,标志“反讽”对国家话语的戏剧性渗透,它迫使我们思考反讽在...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18日 08:48

朱大可:大革命时代的邻人们

朱大可:大革命时代的邻人们

 

大革命时代的邻人们

 

朱大可

 

“上海太原路二十五弄十号”,是我生命中最奇妙的一环。在那个地点,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时代。

 

我最早的记忆起源于两岁时的一场噩梦:几架黑色的飞机追击着我,而我则在大地上逃亡。事后才知道,当时我开始沿着大床的床沿奔跑。黑暗中没有摔下去,真是一个奇迹。外出做客的父母进屋开灯,见我正在梦游,赶紧把我叫醒。我清晰地记得从恐怖的梦境转向温暖的现实的那个过渡的意识片...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12日 10:09

朱大可:茶馆、茶道和世界的容貌

朱大可:茶馆、茶道和世界的容貌

 

茶馆、茶道和世界的容貌

 

朱大可

 

 

 

 

 

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真切地记录了他在上海城隍庙的见闻。九曲桥茶楼里坐满了表情温和的茶客,茶房在殷勤地走动和斟水。越过喧闹的桌子,我们看见了窗外鳞次节(木节)比的屋顶和正在天空飞翔的鸽子。那是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图景,它记录了上海南市区小市民的老式情怀。但影片却因为“意识形态立场”遭到中国当局的大规模抨击。三十年之后,作为经典化...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30日 09:40

张爱玲的华袍及其虱子(今天是张爱玲诞辰94周年)

张爱玲的华袍及其虱子(今天是张爱玲诞辰94周年)

 

 

张爱玲的华袍及其虱子

 

朱大可

 

张爱玲的小说叙事制造了文学史的奇迹——她比其它同时代作家拥有更大数量的粉丝。这是作家和读者共同造魅的后果。在这场文化造魅运动中,张爱玲既是被造魅的对象,也是最重要的造魅者。这种双重身份塑造了她的暧昧面目。

 

几乎所有的大陆读者,都把张爱玲当作中国小资的祖师奶奶。张所表述的1940年代的上海趣味,是张粉最痴迷的气息。她的自恋、敏感、时尚、优雅、纤细、...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28日 10:27

朱大可:张贤亮的苦难修辞学

朱大可:张贤亮的苦难修辞学

"灵“与“肉”的博弈

寓言

张贤亮无疑是“伤痕派”中最具才华的作家,在经历了数年的改造和推进之后,粗陋幼稚的官方文学,终于在张贤亮那里走完了精致化的程序。他对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和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阿赫玛托夫等人的模仿,从文体上升到了内在的灵魂,也就是获得了一个类似东正教徒的价值容貌。他据此整合自己的历史记忆,并把要把它们纳入博弈型叙事的框架。

跟其他作家完全不同的是,张贤亮“...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27日 10:43

朱大可:章华宫的细腰文明(花园系列之二)

朱大可:章华宫的细腰文明(花园系列之二)

 

 

章华宫的细腰文明

 

朱大可

 

 

 

文明发育早期的神话年代,中国出现过两座最古老的花园,一座属于男人黄帝(他可能是个女人),叫做“悬圃”,另一座属于女人西王母(《山海经》称其是头“豹尾虎齿”的异兽),叫做“瑶池”。但关于这两种花园的情形,仅存于《穆天子传》、《淮南子》和《山海经》等“野史”,至今没有任何考古学的佐证。这两种传说,都不能成为本土花园起源的可靠证据。

 

周文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