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天价文物和贱价文化

朱大可
天价文物和贱价文化
农耕时代的技术传承、演化和堆积,形成数量庞大的古代器物文化遗产,却在时间的动乱中大量湮灭。而吊诡的是,最近20年中,古器物又以波澜壮阔的方式大规模复活,并颠覆了器物史和器物工艺史的陈旧格局。
华夏古器物的出土运动,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样态:首先是1993年第二次改革开放,推动城市新建筑浪潮,城市大规模扩展并蚕食乡村,导致周边土地被全面翻整,大批文物就此露出地面;其...
朱大可
天价文物和贱价文化
农耕时代的技术传承、演化和堆积,形成数量庞大的古代器物文化遗产,却在时间的动乱中大量湮灭。而吊诡的是,最近20年中,古器物又以波澜壮阔的方式大规模复活,并颠覆了器物史和器物工艺史的陈旧格局。
华夏古器物的出土运动,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样态:首先是1993年第二次改革开放,推动城市新建筑浪潮,城市大规模扩展并蚕食乡村,导致周边土地被全面翻整,大批文物就此露出地面;其...
朱大可
洗脚、下跪、磕头和道德演出
——2011年度母亲节的文化观察
洗脚、下跪和磕头的闹剧,从旧帝国一直上演到民国,始终没有终止的迹象,只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它逐渐遭到人们的唾弃。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沦丧,而普世伦理又无法推行的背景下,那些发霉的旧风俗开始卷土重来,成为转型中国的“亮丽风景”。
只要翻检一下中国近代史就不难发现,洗脚和磕头之类的江湖事迹,散布在历史的各种缝隙里,犹如芳香四溢...
朱大可
慈母与荡妇:女性偶像的黄昏
人类母亲偶像的通常有三种使命:生命的赋予者、对生命的呵护(母爱)以及对人间苦难的拯救。观世音菩萨就是如此,她对华夏民族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佛陀,如同圣母玛利亚超越了耶稣。这位东亚母亲是拯救苦难和鼓励生殖的首席救星,她响应着男权社会发出的最热烈古怪的呼声。有许多证据表明,正是东传的耶稣故事成为远东地区观音形象的母本。这位仁慈的拯救者最初是个身穿白袍的男性,...
朱大可
精武风云——电影工业的煽情阴谋
凤凰网娱乐:《精武风云-陈真》这个中秋节国内票房第一,请问您到电影院看了这部片子么?您对这类功夫片感兴趣吗?
朱大可:抱歉我没有看过。但这种功夫片属于类型电影,有一套既定的叙事程式,所以大致可以推断出它的基本形貌。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就读完了金庸和梁羽生的全部小说,此后又在乘船往返于福州和上海的途中,观看过大量香港拍摄的劣质功夫电影,从最初的狂喜,直...
文化批评原理的探路实验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团队心血奉献
《文化批评——文化哲学的理论与实践》
古吴轩出版社隆重推出
主编:朱大可
撰述者:张 闳、张念、王晓渔、朱大可
薛 征、殷志江、张 炜、刘旭俊、王佳音
目 录
绪 论
一、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兴起
二、文化研究的主要学派
1、法兰克福学派
2、伯明翰学派
3、多伦多学派
三、文化批评的理论资源
1、弗洛伊德主义...
●朱大可
红色道德神话解读:
“王成”何以没有“成王”
电影《英雄儿女》塑造的战争神话,曾是构成我们童年时代精神食谱的重要题材,而英雄王成,则是所有电影偶像中最具魅力的一位。他的工人阶级出身、以及他与妹妹王芳、志愿军高级军官所组成的“红灯记”式的家庭,构成了一个质朴而完美的偶像叙事,照耀着童贞时代的思想道路。
然而,最近的中青报报道,却透露出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王成的原型...
【2011年清明最需隆重祭奠的先贤】
孤独的孔夫子
关于广场政治的符号布局
孔夫子的幽灵,在天安门广场徘徊达一个世纪之久,而今悄然停栖在它的旁侧——国家博物馆北门,凝结为一尊身高达近 8米的青铜雕像,以卑微的身量和无限喜悦的表情,仰望34米(一说37.5米)高的红色天安门城楼,说出浩大无声的颂辞。这种广场的东部边缘和外围的空间位置,以及造像的姿体语言,都包含着明晰的身份信号——他与...
朱大可
无比艰难的道歉
——关于中国社会的忏悔机制
北京红卫兵向曾遭他们殴打的老师道歉,经由《南方周末》的放大式报道,而成为一个重大文化事件,受到知识界的广泛关注。但正如原发媒体的审慎评论所言,尽管道歉者显示出过人的道德勇气,但这一事件本身并无普遍意义,它只是一个偶发事件,从反面验证了此类事件的稀缺性。然而,它足以充当某种个人良知探测器,用以探查社会的伦理反应,并据此对中国文化现状做出精...
朱大可
向不可捉摸的“什年代”致敬
2010年打烊,意味着21世纪首个“零年代”的终结。越过前十年的奇诡道路,我们已经洞见下一个“什年代”的汹涌风云。
在零年代的已逝十年,新事物大量涌现,犹如一场文化大爆炸,制造着上世纪90年代所无法企及的“奇迹”。大规模灾难、雷人官员、群体事件、山寨器物、娱乐偶像、电视/网络红人、文化丑角、匿名哄客、恶搞语词,各种古怪的事物风起云涌,前赴后继。仅仅耗费十年光阴,我们...
羊城晚报采访朱大可
文学奖的卡拉OK效应
羊城晚报记者 吴小攀 实习生 张滢滢 黄蓉芝
紧随着各种“成功学”、“经济热”之后,许多城市又开始劲吹“文化风”,文学研究会、文学报告会、文学作品大赛、文学作品颁奖、书展、读书日、读书月,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打着“文化建设”的旗号层出不穷。最近,盛大文学举办的“寻找中国百座文学之城”活动倍受关注。为此,著名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先生接受本...
朱大可
文学寡头与电视资本“毁”了新《红楼》
50集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终于前晚(9月26日)播毕,持续四年的喧嚣或可暂告一段落,而观剧过后的人们却又徒增了一份颓败心情。演员、剧情、演技、旁白、配乐皆甚不合“我”意,失望之余只有迁怒导演李少红。然,到底是谁“毁”了新《红楼》?所有责任是否真的可以由导演一人承担?高投资、高科技的时代背景下却为何无法产出令人称道的文艺作品?凤凰网娱乐专访朱大可,...
朱大可
雅俗之战
从通俗到恶俗的历史流变
一.
1980年代中国文化的短期繁华,是雅文化与俗文化博弈的意外后果。
早在30-40年代,延安就已学会征用民间资源,以通俗的方式,对干部和民众展开思想教育,《兄妹开荒》和《白毛女》,都是这种战略的文艺结晶。其间隐藏着某些学者鼓吹的“文学民间”的战略目标。文革结束之后,以“枪杆诗”和斗争文学为核心的“革命文艺”,继续穿戴“毛语”和“民间话语”的外衣,...
朱大可
失败的历史遗产叙事
观部分世博展馆有感
罗丹的雕塑《青铜时代》、米勒的油画《晚钟》、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铜像、俄罗斯的登月车等等,都是本次世博中最引人注目的宝物。借用这样的器物塑造历史,是参展国家的共同策略。上海世博当局也急切地出示了本土“国宝”,那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被投放于中国馆的核心位置,用以展示中国古代城市的盛世场面。
但中国馆本次展出于的并非原图,而是由某家数码...
朱大可
“低碳”:世博的逻辑悖论
原子弹作为世上最明亮的焰火,是科技赏赐给战争的阴郁礼物,它燃放在日本列岛的上空,灼伤了整个人类的眼睛。正是基于这场灾难,二次大战以后,对文明形态和精神价值的反思,超越了对技术发明的渴望,而世博会从早期的器物/技术型展览,开始向观念型展览大步转移。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主题是“科学、文明、人性”,这是“观念主义世博”问世的重大标志。此后,“进步和人类协调”(...
“人性化”管制与“天鹅绒封杀”
最近上传的几篇文章,都受到有关部门柔性照看,我冠之以“天鹅绒封杀”的美名,其基本手法是:
第一:故意做成程序故障或程序更新,导致“转载”功能不能实现。
第二:在后台设置成“不允许复制”,所以只要网友复制,就会出现严重“乱文”现象。
第三:屏蔽搜索功能,令我的文章不能被搜索引擎直接搜索到(除非是转载)。
我不得不由衷地赞一声:牛逼!前后左右看过去,看遍...
朱大可谈“三俗论”学习心得:
“媚俗”还是“媚雅”?
羊城晚报记者:吴小攀
1、最近媒体上在热谈郭德纲事件,您怎么看待此事?
你说的是“打人门”吧?在事实真相水落石出之前,我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不过我看了他的“道歉书”,窃以为他语文水平很高。不知道他当年的语文老师是谁。要是自学的,我就要赞他一声“奇才”。
2、因为郭德纲事件,某协会负责人呼吁“反三俗”(低俗、庸俗、媚俗),传统媒...
组图36
“人定胜天”大结局
|悲|怆|的|舟|曲|
“舟曲”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着一种古怪的意味。这是一条没有逃脱洪水的方舟的哀歌,诉说着一段人“征服自然”的荒诞历史。从1952年到1990年,该县采伐森林达到189.75万亩之多,获取了上百亿立方米木材。疯狂的砍伐、向大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在所谓“人定胜天”信念中的洋洋自得、以及官僚行政体系对危机逼近的昏聩无能,谱写了这最悲怆的“舟曲”。今天,谨以图片向无...
“单位”,这个“中国模式”的怪物
在刘大鸿《我的大学》文献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论坛时间:“2012年”
地点: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主 持 人:左靖(“”展览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创 作 者:刘大鸿
第一次发言:
朱大可:谢谢主持人,谢谢大鸿,也谢谢美术馆馆长夏季风先生。接触刘大鸿的历史很长。我87年调到上海师大,大鸿是85年,比他晚了两年。当时我们经常在一起,还有萧公秦,我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