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6年09月07日 11:14

张爱玲的华袍及其虱子——谨以此文纪念张爱玲去世21周年

张爱玲的华袍及其虱子——谨以此文纪念张爱玲去世21周年




张爱玲的华袍及其虱子

——谨以此文纪念张爱玲去世21周年


朱大可


张爱玲的小说叙事制造了文学史的奇迹——她比其它同时代作家拥有更大数量的粉丝。这是作家和读者共同造魅的后果。在这场文化造魅运动中,张爱玲既是被造魅的对象,也是最重要的造魅者。这种双重身份塑造了她的暧昧面目。


几乎所有的大陆读者,都把张爱玲当作中国小资的祖师奶奶。张所表述的1940年代的上海趣味,是张粉最痴迷的气息。她的自恋、...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29日 19:18

大片——帝国暴力美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大片——帝国暴力美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大片:帝国暴力美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朱大可

所谓“大片”,就是以亿元人民币为结算单位的电影生产模式。《十面埋伏》2亿,《夜宴》1.2亿,《无极》号称3.5亿,而《黄金甲》则宣称3.6亿,虽然仅仅多出1000万,却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显示其在投资竞赛中领先一步,刷新了中国电影史上投资额的最高纪录。尽管2007年度奥斯卡外语片奖已经拒绝了《黄金甲》和《夜宴》,但我坚信这个高额投资纪录还...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24日 19:21

“杨丽萍悖论”的文化困局

“杨丽萍悖论”的文化困局

“杨丽萍悖论”的文化困局

朱大可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原生态已经变得如此稀缺珍贵,以致它成为21世纪的主要开发资源。2003年8月,由杰出舞蹈家杨丽萍在昆明推出的《云南映像》,乃是中国文化生长的一个重大契机,因为正是她率先提出了“原生态歌舞集”的理念。次年8月,山西左权举行的“全国民歌南北擂台赛”,也在音乐领域引入“原生态”一词。随后,文化部开始征用这个概念,制订和实施抢救性文化挖掘计划。200...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15日 19:10

囚禁在镜子里的亡灵

囚禁在镜子里的亡灵




埃及底比斯内巴蒙陵墓壁画《花园》


囚禁在镜子里的亡灵


朱大可



几乎所有的花园文明都是从河流里发育起来的。从两河、尼罗河、印度河(恒河)到黄河(扬子江),这四种伟大的河流滋养了无数的美丽植物,把它们变成了人类的芬芳床褥。花园的涌现,正是水体文明成熟的记号。



苏美尔-阿卡德人的花园文明,向西方缓慢爬行,越过一千年的岁月,进入了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花园的语义变得更加复杂。底比斯的高...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06日 20:27

“文化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文化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文化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朱大可​


“文化大师”谱系里的各种桂冠,正在变得琳琅满目起来。从“英雄”、“风范”、“宗师”到“泰斗”和“巨匠”,这些令人亢奋的语词壮大了国民的自信。在一个文化溃败的时代,大师生长的土壤早已成为荒漠,而“大师”却仍在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这种超乎常理的奇迹,描绘了中国当代社会的诡异景象。

自从某大师的“年龄门”事件爆发以来,关于“大师”评判的标准,再次被...





阅读全文>>
2016年07月31日 19:05

约伯之痛——我们无尽的哀歌

约伯之痛——我们无尽的哀歌



约伯之痛:我们无尽的哀歌
朱大可

由于舍斯托夫的告诫,约伯这个姓氏的意义已经超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范围,成为上帝笃信及其疑虑的象征。此刻,我要从他的激情方面,也即他的痛苦方面接近这个人,去打量和倾听他的言说。人们被告知,由于约伯是上帝与魔鬼之间的一种赌注,他被剥夺了全部财产与儿女,不仅如此,他还必须坐在炉灰里用瓦片徒劳地刮削着遍及周身的毒疮。如此痛苦欲裂的景象,蕴含着灵与...







阅读全文>>
2016年07月23日 19:46

《媚骨之书》里的聒噪和剧痛

《媚骨之书》里的聒噪和剧痛

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提出的“随笔主义”、“一种支配生活、思考和书写方式的混合疗法,是针对战争状态下不确定性的生命策略。产自二战时期的哲学,延续到了转型中国,成为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工具,它要营造一种自由、实验和隐喻的写作空间。但这种随笔始终处于文学的边缘地带,被“擅长小说和散文”的主流作家所轻蔑。

蒋蓝是大批四川先锋诗人分化后的“剩余价值”。他是“非非主义”的第二代传人,多年来保持了跟诗歌相关...

阅读全文>>
2016年07月16日 11:05

“谜托邦”和“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谜托邦”和“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谜托邦”和“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2016年7月11日下午,由朱大可工作室出品的“谜托邦”类型小说《鹰翼之醒》《波斯镜灵》《诡面谜花》《巫灯》新书发布会,由东方出版社隆重推出,在现代文学馆盛大首发。


“谜托邦”缘起于朱大可先生的《华夏上古神系》,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学术著作,在这本书出版之后,朱大可组建了一个工作室,把他的这一部分研究做成非常接地气的小说,由此诞生了...




阅读全文>>
2016年07月07日 19:41

治水神话、权力梦想和民族精神

治水神话、权力梦想和民族精神



治水神话、权力梦想和民族精神

朱大可



 

大禹崇拜引发的水/土二重信仰

 

作为G词根,也即地神家族的伟大后裔,禹(上古音【gw】)维系了其父“鲧”的“土地”语义。他像鲧那样坚持使用“息壤”(一种可以自行生长的地核)去制止洪水。然而我注意到,在禹和鲧之间,已经出现了某种深刻的语义变化。“鲧”,有时被记作“A”或“鲲”,仍然保持着作为宇宙鱼的水体话语特征。而禹则全然不同,他以两栖爬行动物“虬龙”(上古...





阅读全文>>
2016年07月01日 15:54

类型小说的“鹰翼之醒”

类型小说的“鹰翼之醒”

鹰蛇之战

类型小说的“鹰翼之醒”
朱大可


古老神话中的鹰蛇对抗


鹰与蛇的二元对立,无疑是苏美尔神话的重要母题。在一组美索不达米亚的“埃塔纳”(Etanna)泥板上,记载了鹰蛇之战的诸多细节。

鹰与蛇原本是住在白杨树上的邻居,鹰栖息在树顶而蛇安居于树根,双方都向大日神沙马什发誓,要忠实于彼此的友谊。但鹰却率先背叛自己的誓言,因贪欲而偷食了楼下邻居的蛇蛋。

蛇为此非常...











阅读全文>>
2016年06月21日 20:07

朱大可访谈:中国是奇观超级大国(下)

朱大可访谈:中国是奇观超级大国(下)  
  朱大可访谈:   中国是奇观超级大国(下)        

只有与权力彻底切割,儒家才能获得新生

搜狐文化:鲁迅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有过深刻甚至是毫不留情的批判,但最终似乎是导致了一种“破而未立”的状态。因此,现在出现了一股儒家返场的潮流,一批人开始大搞“国学热”,试图重建儒家的伦理道德乃至政治影响,您如何看待这种热潮?

朱大可:鲁迅对儒家这种批判,实际上是...


阅读全文>>
2016年06月18日 19:34

朱大可访谈:中国是奇观超级大国(上)

朱大可访谈:中国是奇观超级大国(上)


 

 

 

朱大可访谈:

中国是奇观超级大国(上)

 

【小编导读】

 

福柯曾经在《什么是启蒙?》中说过,要将关于自身的批判看成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气质,一种哲学生活”,而这种批判又包含着对启蒙的信念以及我们对于自由的永在的渴望。 批判几乎构成了人类得以生存的根本,它表达着人类的理性、智识、反思与拒绝,拒绝混沌的生而无活以及整个人类史曾出现的压迫和威权。

 

无论是新文化运动,还是八十年代...


阅读全文>>
2016年06月15日 20:13

住在厕所里的紫衣女神

住在厕所里的紫衣女神


月宵夜扶乩迎紫姑


住在厕所里的紫衣女神


朱大可



中国民间神话是一个庞大驳杂的系统,除了那些官方祭祀的高级神祇,还有大量低级的民间小神,执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田头、灶头、床头到灯头,万般俱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分管厕所的女神紫姑了。她在木版画里的形象,是一位丰腴端庄的女性,头戴红色帽冠,身穿绣有花卉的紫色美服,手捧鲜花,脚踩代表祥瑞的云朵,身旁还有两位手持祭品的侍童。


令人...







阅读全文>>
2016年06月08日 17:22

屈原之死:踏勘在谋杀的现场——谨以此文献给端午节

屈原之死:踏勘在谋杀的现场——谨以此文献给端午节

 


 

屈原之死:踏勘在谋杀的现场

——谨以此文献给端午节

 

朱大可

 

诗人之死



诗人之死,早已成为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而最早的一次中国诗人殉难,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屈原。先秦人视死如归,确实是一个罕见的文化景象。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春秋战国时代那样,对死亡(自杀)保持着极度的轻蔑,仿佛只是一次短暂而炫目的反生命旅行。

 

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直到今日,所有的人都坚信屈原因...




阅读全文>>
2016年05月31日 19:59

傻瓜国王的时钟——谨以此文祝各位小朋友六一快乐

傻瓜国王的时钟——谨以此文祝各位小朋友六一快乐
傻瓜国王的时钟 ——谨以此文祝各位小朋友六一快乐
朱大可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伟大的国王,他是人民爱戴的英雄,却很怕冷,每天要用月光取暖才能入眠。那时候的太阳是冰冷的,但月光很温暖,它每天晚上都钻进国王的被子,在他脚心烙上两个红红的印子,然后国王就幸福地睡着了。他每天都是如此。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后来一只乌鸦看见了,忍不住告诉她的同伴,她同伴又告诉了别人,这样一直传到了坏人那...





阅读全文>>
2016年05月29日 20:13

徐进绘画中的“危机景象”

徐进绘画中的“危机景象”


徐进绘画中的“危机景象”

朱大可

旅美画家徐进,1989年定居纽约,长期蛰居纽约森林小丘的画室,26年来,以一种非常规的个人视野,观察外部世界的景观,在抽象与具象的河流中奋力跋涉,试图探寻图像表达的出路。他的绘画正是这种精神困境的象征,恍惚、朦胧、混沌、游移,光明与黑暗混杂,由此涂抹出一种徐进式的世界危机景象。

 

而在这种景象的背后,隐含着一个自我放逐和身份不明者的精神迷惘。徐进跨骑在中国与美国之...


阅读全文>>
2016年05月23日 20:05

马头蚕神是怎样炼成的

马头蚕神是怎样炼成的




马头蚕神是怎样炼成的

朱大可


蚕神,又称蚕女、马头娘和蚕花姑娘,一种民间地域小神,从未被列入国家祭祀的名单,但在东亚农业文明的养蚕区域,她却显示出异乎寻常的活力,甚至成为农夫(妇)家园理想的最高代表。

据《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在反踵国(印度和尼泊尔一带)东边,有一片叫做“欧丝”的原野,有一个女子跪倚在桑树下吐着蚕丝。这个片段从一开始就将蚕丝和女性捆绑在一起。荀子在《赋蚕》中形容蚕虫身躯...





阅读全文>>
2016年05月17日 20:20

无比艰难的道歉

无比艰难的道歉
无比艰难的道歉 ——反思“文革”发动五十周年      

北京红卫兵向曾遭他们殴打的老师道歉,经由《南方周末》的放大式报道,而成为一个重大文化事件,受到知识界的广泛关注。但正如原发媒体的审慎评论所言,尽管道歉者显示出过人的道德勇气,但这一事件本身并无普遍意义,它只是一个偶发事件,从反面验证了此类事件的稀缺性。然而,它足以充当某种个人良知探测器,用以探查社会的伦理反应,并据此对中国文化现状做...


阅读全文>>
2016年05月12日 09:22

汶川地震八周年纪念——谁杀死了我们的孩子?

汶川地震八周年纪念——谁杀死了我们的孩子?

谁杀死了我们的孩子? ——汶川地震八周年纪念

朱大可


跟反应迟钝的缅甸军政府相比,同样作为威权政府,中国却向世界展示出良好的救灾效率,并因而改善了此前遭到严重损害的中国形象。历史学家向我们证实,这种高效率的救灾运作,恰恰就是亚细亚威权政治的传统。从大禹理水,经望帝(鳖灵)抗洪到李冰修堰,这些著名的抗灾人物,都向我们提供了威权主义的效率样本。汶川地震再度证明,自然灾难...








阅读全文>>
2016年05月09日 20:18

蕾丝、章鱼和徐家汇女红——关于潘曦的绢本女体画

蕾丝、章鱼和徐家汇女红——关于潘曦的绢本女体画



蕾丝、章鱼和徐家汇女红

 ——关于潘曦的绢本女体画


朱大可


潘曦的首批绢本女体画,是身体与织物的小型对白。那些线条简约的水彩肉身,以浮世绘、马蒂斯或德加的混合形态,在半梦半醒中蜷缩起来,其上覆盖着质感细腻的内衣和蕾丝,而慵散的眼神,游移在画布之外,好像逃逸到了另外的时空。值得留意的是构成蕾丝的薄纱和织纹,它们有时是神色迷离的花朵——植物界的女性生殖器,有时则是一些网眼、细胞或水泡,以一种罕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