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访谈:拯救中国瓷(china)的唯一道路

拯救中国瓷(china)的唯一道路 原题:瓷器卖不出价是因为瓷器没文化 来源:中国经营报 记者:徐瑾
与文学“离婚”以后,朱大可转入文化评论,近些年更是染指“文化器物学”。陶瓷,在他看来则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古器物。而“中国制造”要想升级,就必须学会把符号注入裸器,令其产生精神价值,这是包括瓷器在内的所有“中国制造”的唯一出路。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 也是衰落的标志
《中国经营报》:...
与文学“离婚”以后,朱大可转入文化评论,近些年更是染指“文化器物学”。陶瓷,在他看来则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古器物。而“中国制造”要想升级,就必须学会把符号注入裸器,令其产生精神价值,这是包括瓷器在内的所有“中国制造”的唯一出路。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 也是衰落的标志
《中国经营报》:...
“民族柱”的权力美学
清华美院雕塑系设计的56根的“民族团结柱”,由水泥和钢结构构成,外包金红两色玻璃钢,其上雕有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民族青年,背面则雕以该民族的金色纹章。据设计者宣称,其柱头和柱础均采用人民大会堂东侧门柱的图案元素,以体现56个民族是共和国主人,而柱子本身则用来象征56个民族的人民是国家脊梁。它们分列于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共同支撑其政治伟业。该柱头还安放了焰火发射器,并...
朱大可
柏林记忆:大墙、逃亡与涂鸦
冷战爆发以来,几十万东德居民越境向西德逃亡,对于民主德国的脸面和内脏构成严重威胁。为阻止大逃亡浪潮,东德政治局紧急会议做出一项秘密决定:建一座“长城”来阻止人民大规模外逃的浪潮,藉此翦除人民的梦想与希望。此举也许来自中国秦帝国的历史启示。
1961年8月18日,柏林墙(“Berliner Mauer”,or“Berlin tall wall”)开始全面修葺。它建于东西柏林之间,并延伸为整个...
朱大可
长城脚下的国族叙事
跟柏林墙和耶路撒冷哭墙截然不同,这座由秦始皇建造的、起于山海关并终于嘉峪关、长达5000公里的“万里长城”,是一个集体营造的神话。它从未真正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场景里。在经过冗长而详实的考据之后,亚瑟·沃尔德隆在《长城:从历史到神话》中宣称,它不过是一些破碎、凌乱、彼此断开、错位、平行并列、在时间上叠加的军事建筑物的总称而已。因为除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两次叙述之外,人们得...
朱大可
禁书、偷窥与自我启蒙
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史,无非是偷窥禁书的历史。这历史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中国式阅读的独特经验。
1967年红卫兵发起“扫四旧”行动,大批图书以“毒草”的名义被查抄、查禁和焚烧,造成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灭书事件,大批印刷物从文明的舞台上消失掉,化成废纸或纸浆,或被焚烧为黑色的灰烬。残剩的图书,被抛掷于于图书馆的墙角,而漏网的私家藏书,则被藏匿于床底...
“东方之冠”:一顶染红的官帽
上海是一座典型的庙会型城市,多年以来,基于文化创造力的大幅萎缩,它只能依赖各种集市活动来装饰文化门面,而这最终演化成了一种蛊惑人心的策略,但这种集市模式却足以构筑文化艺术的狂欢,令本城拥有文化繁荣的幻象。而一旦集市谢幕,筵散人去,本城文化的空无景象,会变得更加触目惊心。
上海世博延续了本城的这种集市特征,并且把它引向一个激动人心的阶段。世博会的临时美学,跟上...
盘点零年代:从阅读的失败到文化的失败
记者:杨东晓(发自上海)
“民间批判已经非常微弱,现在没有人听你在说什么。”全中国只有这么一个文化批评研究所,研究所里只有那么几个人,尽管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及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在民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尽管“文化批评”这个词今天已经被到处滥用,“文化批评家”也有如雨后春笋,但朱大可对目前的文化批判格局并不乐观。
在中国,威权时期国...
我们置身其中的是一种转型社会,它是混合政体,由多种社会形态拼贴而成,文化逻辑暧昧而混乱,总体上呈现为动态、多元和精神分裂的特性。我们被告知,它兼具了早期社会主义、器物资本主义和符号资本主义等多重元素,它们形成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织体。这种复杂景观不仅导致了价值判断的尺度错乱,也制造了文化阐释的障碍,令理论解读变得更加困难。
转型时期的二元对立事物的...
本报记者吴小攀实习生 陈慧芳
明星制度与“主旋律”结成新联盟
羊城晚报:据介绍,《建国大业》是一部国庆献礼影片,共有172位著名导演和演员参与打造,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要出动如此庞大的明星阵容?
朱大可:明星制度是消费主义的产物,而主旋律电影是威权主义的产物,这是两种彼此对抗的东西,但在...
黑色意志的胜利
——从金、杰克逊到奥巴马
应一家文学杂志的邀请,进行一次简短的美国之旅。途中要在旧金山做个小范围的演讲,题目就是《黑色的意志》。这是指一种超越了种族界限的自由意志,也是关于权利平等和政治民主的遐想。
这个题目,首先让我想起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I have a dream”)。每次阅读他的英文演讲稿,我都潸然泪下,以为听见了人类最高的钟声。这是一个奇特的牧师,他传递了上帝和我们自己...
拂去20年的历史尘埃
——序杨鲁军《第二次革命》第二版
里根是美国神话的一部分,他已经成为20世纪不朽的政治偶像。里根当选总统时,许多人为此发出了嘲笑:瞧啊,美国就要完蛋了,它居然找了个戏子来扮演领袖!但里根在离开白宫时,却成了现代史上最受尊敬的总统,并被共和党人树为保守主义的风范。盖洛普民意测验,曾经做过“谁是最受欢迎的美国总统”调查,而里根竟然赢得87%的最高支持率。里根在世时,酷爱吉利贝...
朱大可
张爱玲的华袍及其虱子
从政治祛魅到自我祛魅
张爱玲的小说叙事制造了文学史的奇迹——她比其它同时代作家拥有更大数量的粉丝。这是作家和读者共同造魅的后果。在这场文化造魅运动中,张爱玲既是被造魅的对象,也是最重要的造魅者。这种双重身份塑造了她的暧昧面目。
几乎所有的大陆读者,都把张爱玲当作中国小资的祖师奶奶。张所表述的1940年代的上海趣味,是张粉最痴迷的气息。她的自恋、敏感、时尚、优...
柯勒惠支:母亲的献祭
为邓玉娇和所有受难的孩子
也为正当防卫的人民
柯勒惠支:母与子
柯勒惠支:母亲
柯勒惠支: 死亡
柯勒惠支:死孩
柯勒惠支:劝慰
人民的防卫是正当的
柯勒惠支:我们
柯勒惠支:恐惧
柯勒惠支:保卫孩子
柯勒惠支:俘虏
柯勒惠支:突击
柯勒惠支:反抗
柯勒惠支:起义2
柯勒惠支自画像:一个为孩子命...
朱大可摄影集
问禅九莲寺
九莲寺住持传正法师
正在重建的九莲寺大殿
九莲寺前庭盛开的梨花
亭与树
死了数百年后复活的枯树
老树与殿宇
东北民居的最高代表:莲花书院
被张本义先生从废墟中拯救出来的莲花书院
莲花书院的烟囱
莲花书院的烟囱2
莲花书院的砖墙
瓦上植物和它的捕获物
玉米棒子与烟囱
柴堆和小树
茅亭、新枝和田野
...
朱大可
谁杀死了我们的孩子?
—关于汶川地震的反省与问责
(旧文重贴)
跟反应迟钝的缅甸军政府相比,同样作为威权政府,中国却向世界展示出良好的救灾效率,并因而改善了此前遭到严重损害的中国形象。历史学家向我们证实,这种高效率的救灾运作,恰恰就是亚细亚威权政治的传统。从大禹理水,经望帝(鳖灵)抗洪到李冰修堰,这些著名的抗灾人物,都向我们提供了威权主义的效率样本。汶川地震再度证明,自然灾难和威...
朱大可
篡位者朱棣的六大形象工程
把7月11日定为国家航海日,是郑和纪念活动的一个戏剧性高潮。但几乎所有纪念文章,都仅仅环绕航海事件本身,却并未触及郑和大航海行动背后的历史本质。而对后者的反思,才是打开郑和之谜的真正秘匙。
郑和是专制皇帝朱棣的宏大政治叙事的执行者,他是伟大的航海梦想家,中国历代航海经验的最高代表,同时也是被阉割了的家奴和朱棣政治狂想的牺牲品,这种双重身份注定了郑和作为悲剧...
朱大可
汉字革命和文化断裂
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后果,就是引发了现代性崇拜和革命狂想。它一方面确认文化在国民改造中的重大地位,一方面又以为只要通过“革命”式的清洁手段,就能一举扫除文化弊端,为政治制度转型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针对传统文化的“革命思维”更加甚嚣尘上,从1950年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开始,到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正式公布,在短短七年时间里,便完成了从秦帝国以来近2000年...
朱大可
它将是一面孤独不倒的旗帜
《热道》杂志发刊词
文化研究杂志《热道》即将面世。这是一种奇异的景象。尽管中国大众文化事件风起云涌,但文化研究却始终只是“微众”(比“小众”更小的人口计量单位)和小圈子的事务。我亲眼目击的中文杂志之死,就有广州的《街道》、《今日东方》、上海的《书城》、《译文》、成都的《先锋中国评论》、《城市地理》和北京的《今日先锋》等等。这类杂志大多做得非常专业,前景曲折而...
邾大可
“文化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文化大师”谱系里的各种桂冠,正在变得琳琅满目起来。从“英雄”、“风范”、“宗师”到“泰斗”和“巨匠”,这些令人亢奋的语词壮大了国民的自信。在一个文化溃败的时代,大师生长的土壤早已成为荒漠,而“大师”却仍在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这种超乎常理的奇迹,描绘了中国当代社会的诡异景象。
自从某大师的“年龄门”事件爆发以来,关于“大师”评判的标准,再次被媒体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