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5年09月10日 09:14

朱大可:口语派诗歌的流氓面容——缅怀九十年代之八

朱大可:口语派诗歌的流氓面容——缅怀九十年代之八

 


口语派诗歌的流氓面容

——缅怀九十年代之八

 

朱大可


 

 

三、“下半身”的造反宣言

 

1、“下半身”审判“上半身”

 

尽管如此,诗歌口语的叛逆叫喊依然在文学空间的深处悸动,并且变得日益嚣张与乖戾。2000年春天,一本名叫“下半身”的诗歌民刊在北京诞生,把八十年代的莽汉主义和九十年代的伊沙美学推进到极端的地步。在该刊的宣言“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一文中,北师大才子沈浩波宣称,“我们年轻得还没...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08日 09:49

朱大可:当代文学的流氓面容——缅怀九十年代之七 

朱大可:当代文学的流氓面容——缅怀九十年代之七 

 

 


当代文学的流氓面容

——缅怀九十年代之七

 

 

朱大可


 

一、“新父亲”的反道德面容


在长江三角洲的北部,那些来自南京“口语派”的男人们,放弃了美学的最后防线,露出“赤裸而丑陋”的“市井嘴脸”。这是九十年代民间文学的一个更为极端的群体,他们的文学活动构成了对主流写作运动的直接威胁。


以秦淮河为中心的南京的市民主义风尚,尤其是低廉的消费指数,使之成为中国滋养民粹主义文化的阔大摇篮。“...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02日 20:34

朱大可:王小波——色语大爆破的英雄(缅怀九十年代之六)

朱大可:王小波——色语大爆破的英雄(缅怀九十年代之六)

 



王小波:色语大爆破的英雄

——缅怀九十年代之六

 

 

朱大可

 

 

 

 

几乎在《米》和《废都》出现的同一时期,默默无闻的王小波写下了流氓主义小说《黄金时代》。这部杰出的汉语小说在他病逝后被世人发现,突然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数年之后,他甚至与诗人海子并列为一代青年的“精神教父”。但比起海子的艰难的终极关怀,王小波式的叙事,无疑更能吸引那些受过王朔话语洗礼的青年读者。自从王朔成为“乖孩子”之后,...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02日 19:57

朱大可:苏童之“米”——江南流氓的欲望与病毒(缅怀九十年代之五)

朱大可:苏童之“米”——江南流氓的欲望与病毒(缅怀九十年代之五)


苏童之“米”:江南流氓的欲望与病毒 ——缅怀九十年代之五

 

朱大可


 

 

与北方寓言《废都》有所呼应的,是苏童的南方寓言《米》。这部写于1990年与1991年之间的小说,率先从话语实验的先锋主义那里逃走,悄然回到老式的流氓叙事的怀抱之中。它的主人公不是庄之蝶式的“室内流氓”,而是一个丧失了身份、逃荒流浪的农民,他被饥饿驱赶,胆怯地踏上了城市的街道,从米铺的学徒开始,在无耻的挣扎中混上帮会的首领,成为道...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01日 08:45

朱大可:废都——北方旧文人的情色叙事(缅怀九十年代之四)

朱大可:废都——北方旧文人的情色叙事(缅怀九十年代之四)

 

 

 


废都:北方旧文人的情色叙事

——缅怀九十年代之四

 

 

朱大可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中国作家从意识形态电击后遗症中逐渐苏醒。在此后的数年里,流氓小说越出王朔的痞子模式,呈现出多元主义的面貌,与此同时,流氓话语更趋向于把“色语”作为其内在核心。这种色语几乎成为九十年代文学的基本标识。陕西作家贾平凹以笔记小说的古老语体,写下了当代流氓知识分子的偷情故事《废都》;苏童推出了他的小说杰作《米...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28日 10:53

朱大可:泼皮短语和流氓肖像(缅怀九十年代之三)

朱大可:泼皮短语和流氓肖像(缅怀九十年代之三)


泼皮短语和流氓肖像

——缅怀九十年代之三

朱大可


 

1、文化衫事件和泼皮短语



中国知识分子一直试图与流氓主义划清文化界限。在1994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中,王朔作为一个负面象征,遭到来自知识分子的尖锐批评。自由主义者在反抗体制的同时,抵制着流氓主义的自由魅力。这种腹背受敌的态势,营造了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象征,展示出知识分子在80-90年代的精神特质:一方面反叛,一方面又拒绝成为流氓和痞子,并维系知识...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25日 08:55

朱大可:帝国话语的复兴与泛滥(缅怀九十年代之二)

朱大可:帝国话语的复兴与泛滥(缅怀九十年代之二)


 

帝国话语的复兴与泛滥

——缅怀九十年代之二

朱大可

 

帝国话语的历史复兴

 

民间毛泽东崇拜

 

正是在1990年前后,除了知识分子群体,人民也发生了重大的价值转向。越过对新国家主义的失望,他们开始了对旧国家主义的缅怀,也就是说,开始了对已故领袖毛泽东的狂热崇拜。这场毛泽东崇拜最初起源于一些长途汽车司机。他们把毛的画像放在驾驶室里,据说有很灵验的庇佑功能。这个传说以后迅速蔓延,令毛成为真正属...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23日 14:22

朱大可:国家话语转型及其美学跃进(缅怀九十年代之一)

朱大可:国家话语转型及其美学跃进(缅怀九十年代之一)

 

 


国家话语转型及其美学跃进

——缅怀九十年代之一

 

朱大可

 

毛式美学的盛行呼应了毛语的领袖地位。这场新美学实验从1950年代开始,在文 革中达到其发展的高潮。八个样板戏、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和现代京剧杜鹃山,这十一种样板剧目聚结成了毛式美学的核心,它们中的一些革命先锋戏剧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和“杜鹃山”等,经过毛夫人的精心打磨,散发出浓烈的经典化气息。但在外围的民间社会,毛式...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5日 20:13

朱大可演讲:个人记忆和民族反思

朱大可演讲:个人记忆和民族反思    

个人记忆和民族反思

朱大可


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主要形态,记忆正在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今天的上海书展里,到处分布着有关记忆的文献。这些文献试图向我们描述一个真切的过去,并且为我们向未来的飞跃提供坚实的支点。


记忆的第一功能就是消费。所有与历史记忆相关的建筑、街道、园林、服饰和书籍,都已经成为市场上的消费对象。就以上海为例,作为殖民记忆体的衡山路、淮海路和南京路,早已经成是小资和...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0日 10:20

朱大可:近代中国移民断想——哈卡人三次北伐改写中国历史

朱大可:近代中国移民断想——哈卡人三次北伐改写中国历史  

哈卡人和时间民系


1841年仲春,英国气动铁甲舰“复仇女神”号领军的英国皇家舰队,击沉70多艘中国海军战船,摧毁沿岸的所有建筑,并剪去中国战俘头上的辫子,以此羞辱傲慢自大的帝国。这就是“鸦片战争”的令人不安的结局,它提供了异族干预本土历史进程的范例。官方历史学家宣称,它就是古代史的终结和近代史的开端。一次外部的扰动,惊动了自闭而脆弱的帝国体系,令它露出严重衰老的病容。大英帝国的火炮,不仅捍卫了银本位...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04日 10:21

向索尔仁尼琴的背影致敬

向索尔仁尼琴的背影致敬

 

 

 

 

 

 

向索尔仁尼琴的背影致敬

 

朱大可 

 

 

仅剩的文学巨匠之一、东正教堡垒、“俄罗斯良心”和“政治恐龙”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弃世而去,留给世人一个形迹可疑的背影。

 

作为作家,索氏最值得炫耀的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而是他的两度被清除:1969年11月,他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会籍,1974年2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以“叛国者”的罪名剥夺其苏联国籍并驱逐出境。索氏先是丧失了官方“作家”...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01日 09:47

鼎器断送了商周两大盛朝的性命

鼎器断送了商周两大盛朝的性命


 

鼎器断送了商周两大盛朝的性命

 

朱大可

 


 

鼎的神秘来历


 

鼎是所有传统器物中最凝重的一种。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形容它有三只脚和两个耳朵,是烹调五味的宝器。它的庄严器型的和沉稳身躯,正是它日后饱受尊敬的原因。但没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来历。它是谁的发明和设计?它究竟来自何方?又为什么会从历史中悄然消失?我们仅仅知道,越过早期农耕时代的繁华景象,鼎在华夏国家主义体系里的地位变得日益华贵,远远超出...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29日 09:11

墓地的缄默与光线

墓地的缄默与光线

 

17岁的少年推着一具用白布裹住的尸体,走过了漫长而阴冷的走廊。这是发生在1975年冬夜的影像,它永久地贮存在我破碎的记忆里。那年,抑郁成疾的父亲在上海中山医院断了气。我仔细擦拭他的躯体,清洗着刚刚降临的死亡。父亲的身体柔软而余温尚存,仿佛一个熟睡的满头白发的婴儿。之后,我和护工一起把他送往太平间,放进了灰色的冷冻箱。当沉重的铁门被砰然关上时,我无法止住痛惜的眼泪。

  

数天之后,他在龙华火葬...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23日 14:20

古琴——被尘封的大音

古琴——被尘封的大音

 

我是在西洋音乐的摇篮里长大的。我自幼学习钢琴,迷恋贝多芬、萧邦和舒曼,坚信钢琴与小提琴的魅力,而对所谓“民乐”充满了轻蔑。但1990年冬天在苏南的小城丹阳,我意外地窥见了古琴的力量。

 

我和作曲家刘湲蛰居在那里写作。长江里的阴寒,越过数十公里的土地向我们涌来。气温是零下六度,而室内没有任何取暖设备,脸盆里的水结了厚厚的冰层,写作已经难以为继。刘湲跟我商议之后,打了一个电话。当天下午,一个瘦...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20日 14:44

文学的死亡和蝶化

文学的死亡和蝶化

 
 

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经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场遍及全球的争论,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但文学终结并非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一种严酷的现实。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多丽丝·莱辛,这位88岁高龄的英国女作家,代表了20世纪最后的文学精神。她是一枚被瑞典皇家委员会发现的化石,她曾在20世纪中叶成为女权主义文学的激进代表,但其近15年来的作品,却遭到美国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激烈抨击,认为它们...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17日 10:38

《山海经》——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

《山海经》——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



《山海经》: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

 

朱大可

 

“这是一部永远无法读完的图书,没有起始,也无终结,你可以从其中任何一页打开,甚至直接用手指插入衬页或尾部,但它仍然没有起始和终结。”这是博尔赫斯在其短篇小说《沙之书》里所描述的“圣书”。它仿佛是对《山海经》的一种跨时空暗喻。这部来自中国的“无限之书”,不只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碎片化叙事,更展示出上古人类观察世界的方式——好奇、天真,对所有异象和奇迹...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14日 08:40

朱大可语录:时间

朱大可语录:时间



时间

 

朱大可

 

 

 

慢生活的宋样本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缓慢的雨钟叙事。它是忧郁的象征,代表失眠、孤独和悲痛。灵魂像水滴一样,在绝望中孕育着微小的希望

 

 

泡茶成为文化时钟的第二样式

 

明代人发明的泡茶手法,成为文化时钟的第二样式。一盏茶的冲泡和品尝,是一种新的计量单位。明代士...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09日 20:24

权力美学的三种标本(3)——后毛时代

权力美学的三种标本(3)——后毛时代

 

 

权力美学的三种标本(3):后毛时代

 

朱大可
 

1993年3月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在时间轴线上留下了一个鲜明的记号。这意味着现代化运动和城市改造浪潮的涌起。大批新式公共建筑和住宅群落在城市里诞生,在1997年至2003年间,中国城市的灰暗容貌,突然变得年轻和生气勃勃起来。

 

这是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范例:地方政府以高度集权的方式,在短期内完成地方银行融资和民间集资,对大面积旧屋及其居民实施强行拆迁,雷...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05日 09:25

朱大可:权力美学的三种标本(1)——嬴政和朱棣

朱大可:权力美学的三种标本(1)——嬴政和朱棣  

 

权力美学的三种标本之一:嬴政和朱棣

 

朱大可

 

 

两千多年以来,在中国版图上崛起了两座建筑大碑,那就是阿房宫和紫禁城。这两个建筑物分别座落在中国专制史的两端,成为漫长的权力叙事的开端和结尾。


秦始皇嬴政对宫室建筑的狂热爱好,显示了其疯狂的永无止境的权力欲望。在统一六国的政治进程中,每征服一国,他就要求绘制该国的宫殿宝图,在咸阳附近仿造六国宫殿,据说共有宫室145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信宫、...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01日 20:32

朱大可实验小说:雷雨前书

朱大可实验小说:雷雨前书

    雷雨前书   朱大可


衰老的雨在池塘边流泪。许多年来,她不停地回忆和哭泣,双眼已经失明。雷的阴影像帆一样追随着她,成为她生命中最悲凉和幸福的部分。几十年来,有许多人知道她曾经是雷的情人,许多年前的那个冬夜,县长和某些人叩响她的屋门,告诉她雷的死讯。她当时正在一架摇摇欲坠的旧织机上织着土布。布纹中隐现的不祥征兆(也许是一块暗红的色斑)已经使她感到骇怕,但面对正式来到的噩耗,她却显示出...


阅读全文>>